在线客服

欢迎莅临钻石婚恋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很荣幸能解答您的问题。我们的服务时间是上午9点至晚上8点。

中国高端婚恋缔造者

400-820-1518

原生家庭究竟影响了我们什么?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后组建的家。

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原生家庭,后来组成的家庭称为再生家庭。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

    那么,真的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吗?

    我的亲身经历是,有。但基本没有可能完全消除。

    说巧不巧,我的家也是一个战场,就算我现在工作很忙在家的时间很短,他们也会在那仅有的几天吵得不可开交。因为从小就是如此。

但微妙的是,这对我产生了一个相反的效果——我很独立要强,并且一心想与这个家庭“断裂”。少年时我拼命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就为了早点逃离。后来如愿以偿,我来到千里之外上大学,并看到了新的世界,但也渐渐发现了另一个悲哀的事实:家庭阴影对我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

我无法控制习惯性对别人充满敌意、对世界充满悲观,不愿相信善良和爱,甚至会在一些时候使用父母的方式思考、攻击,潜移默化地变成了自己发誓不会成为的人。尤其跟家庭和谐的朋友相比,我非常自卑,他们平和而完美,我却激烈、暴戾,越是这样,我就越对自己心生厌恶。

终于,我陷入了轻微抑郁,看到高的地方就莫名有俯身一跃的冲动。直到一次,我恰好站在了那么一个边缘,风轻轻一吹,我忽然一身冷汗。

一个念头冒了出来——我不能这样。

    似乎是因为有了所谓生死边缘的体会,我开始自救,因为我想活着。

    我强迫本不善社交的自己广交朋友,磕磕绊绊中发现友谊的真谛,遇到了终生挚友;我拼命泡图书馆,在书中窥见自己的渺小和宇宙的浩渺,尤其是翻遍了各种历史书后,我不再会断章取义地看人看事看世界,想通了许多;我强迫自己走出去实践,做高官家庭的家教、创业公司实习生、社团负责人...慢慢发现自己性格还算坚韧,思维也不狭窄,原来我没那么差,还算有救。

渐渐地,我似乎跳出了一个看不见的驱壳,把“我”归还给自己,或者说,归还给这个宇宙。

二十多岁,在三观还未完全建立、看未开阔眼界的时候,是自我重塑的不错时机。请坚定地,乐观地,勇敢地,勤奋地触碰除了家以外的世界,这也许是自救的最好途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了。

    一项调查显示,在80、90后中,有76%的适婚青年有恐婚心理。

    婚姻原本是人生最美好的安排之一,为什么我们现在却如此恐惧婚姻?不少专家认为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其中男性的压力来自丈母娘的“有房才能结婚”,而女性的压力则来源于大量关于婆媳关系不和谐信息的冲击。

其实这些都只是表面,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很多恐婚族见多了父母的争吵,他们从原生家庭中没有获得安全感,没有获得对于婚姻的美好想象,有的甚至深受其害,最终演变成对婚姻的恐惧。

中国式的婚姻模式,便普遍是男人在找妈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那他就会很容易被收服了。

女人也同样如此,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于是形成了这样周而复始,巨婴寻找巨婴的过程。

    很多时候,原生家庭影响了我们,我们又在自己的婚姻中重蹈覆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式的家庭中层出不穷,而大多数的人却习惯了这样的模式。

    这样的婚姻,能不让人恐惧吗?

    但是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其恐婚,不如先问清楚自己的内心:我对婚姻的恐惧,来自于哪里?是父亲的原因,还是母亲的原因?为什么我们处理不好亲密关系?

    我们所遭遇的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但由于面子、对自己认知不足等因素,我们总是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避而不谈。

    家一直以来都是幸福和温暖的代名词,因为它承载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亲密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可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关系淡漠,甚至争吵不断,进而影响到亲子关系。家从幸福天堂变成人间地狱也绝不是危言耸听。

    解决原生家庭影响的方法——那就是爱,无条件的爱。父母给孩子的爱,可以让孩子一生健康幸福;成人给恋人的爱,能够帮助对方治愈童年的伤害。

    不幸的家庭,原因都是相似的,只有充满爱和尊重的家庭才会是最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