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天才少年,公司估值300亿,阿里系为最大股东

作者:朱琦 时间:2021-01-26 17:16:19 来源:


一直以来,商汤科技、依图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四巨头”虎视眈眈,谁都想抢先IPO。毫无疑问,一旦先于对手上市,企业一定会在行业内确立更高的行业知名度掌握足够的市场话语权。


早在2019年8月25日,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高盛、J.P摩根、花旗银行为其本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但时过一年半,旷视科技的IPO都迟迟没有落地。

2020年1月12日旷视科技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将以CDR方式在科创板上市。

资料显示,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10月,是世界最早一批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人脸识别产品商用的人工智能企业。目前,旷视最核心的能力是图像识别技术及其针对应用场景的算法和数据。公司将算法布局在三条主线:个人IoT、商业IoT和安防IoT。 旷视科技还开始将业务范围拓展到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领域。

胡润研究院2020年8月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旷视科技估值已达300亿元,在“AI四小龙”中已位居第二。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旷视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6780万元、3.13亿元和14.27亿元,亏损分别为3.43亿元、7.58亿元和33.52亿元。而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亏损额度达到惊人的52亿元。


巨额亏损是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及持续的研发投资,小米和美团上市时同样出现类似原因的巨亏。旷视管理层认为这不能反映经营表现,2018年的经调整净利润为3220万元,而2016年及2017年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9200万元及1.42亿元。截至2018年及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旷视的经调整净亏损及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37亿元及3270万元。

九轮融资总计13亿美元
阿里系为最大股东
招股书显示,自2013年成立至IPO之前旷视科技总共进行了九轮融资,总融资金额约为13.51亿美元,其中金额最大的为D轮融资,融资金额约7.2亿美元,投资机构包括联想、启明创投、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GGV、科威特投资局等风投机构。在2019年5月完成7.5亿美元D轮融资后,旷视科技估值已达40亿美金。

从股权结构来看,阿里系是旷视科技最大的股东,阿里巴巴通过淘宝中国间接持有旷视科技14.33%股份,蚂蚁金服通过全资子公司API (Hong Kong) Investment Limited间接持有旷视科技15.1%,阿里系合计持有29.43%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系不仅是旷视科技的大股东同时也是其重要的客户,旷视科技的解决方案为阿里巴巴的许多核心业务提供支持。例如,为服务阿里巴巴天猫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此外,蚂蚁金服旗下的信用评分服务供应商芝麻信用通过使用Face ID解决方案,为其部分企业客户提供身份验证解决方案。招股书称,芝麻信用每次向使用Face ID的客户收取最低1元钱的费用,其中85%的费用支付给了旷视科技。其中2019年上半年芝麻信用支付的费用为660万元。

除了阿里系之外,旷视科技三位创始人合计持有16.83%的股份,其中印奇持股为8.21%,唐文斌持股为5.9%,杨沐持股为2.72%,另外旷视科技的主要股东还包括AI Mind和Machine Intelligence,分别持股5.57%和 6.19%,这两者是该公司管理員工受限制股份的平台。

旷视科技的主要股东还包括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国有资本,其中国风桥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国桥投资有限公司均为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关联公司,合计持有超过11%的股份

团队研发背景强悍

旷视科技的起源,来自于一次创业比赛,印奇和两位合伙人唐文斌、杨沐共同参加清华大学“挑战杯”创业比赛,作品是游戏《乌鸦来了》,并获得冠军,在中国区苹果官方游戏下载排行榜前5名。

《乌鸦来了》盈利不佳,他们决定寻找新的创业领域,印奇几乎把所有商业模式都尝试了一遍。直到2015年左右,才终于找到自己的方向,不再面向消费者,而是面向企业市场。印奇认为人脸识别是未来20年最重要的技术。

旷视科技创始团队平均31岁,属于典型的高精尖人才,他们都是清华大学姚家班的学生,其中领军人物印奇被寄予厚望,他1988年出生于安徽芜湖。据说2000年,印奇拿着一叠稿纸找到数学老师,称论证出了“任一大于2的偶数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初中时印奇就开始自学高中物理,2003年9月,以状元的身份考入芜湖一中理科实验班,2006年9月,以680多分的高分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学习,并入选该校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该实验班就是大名鼎鼎的“姚班”。

与印奇一样,唐文斌与杨沐都是学霸级人物,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作为疯狂的计算机极客,“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一天不编程就难受。”的精神使然。他们从初中到高中,一路获得无数的编程比赛一等奖,更是斩获过国际信息编程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而且,唐文斌一入清华,就成为清华信息学奥林匹克的总教练,一担任就是7年。

杨沐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本科曾获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金牌。唐文斌拥有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是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首届“YaoAward”金牌获得者,是中国第五位获得TopCoderTarget的选手,曾获得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第六名(亚洲第一名)。

很快,印奇得到了一个去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里召集了亚洲1000多位最有潜力的计算机天才,与这些天才朝夕相处甭提多兴奋,所以印奇一待就是四年,期间研究院的人脸识别引擎项目成功问世,印奇逐步认识到,一旦人脸识别的图像搜索技术有了关键的突破,消费级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及智能家居等将马上成为现实,“那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印奇与唐文斌与杨沐三人志同道合,决定创业,这就样,2011年10月,三人成立了旷视科技。

据悉,听说3个师兄要创业,一下子来了10几个师兄弟, 其中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就有7 个,其他几个都是拿过世界编程比赛奖牌的高人 。

李开复曾这样评价:他们是我多年来见过最强的团队,很多团队有一两个技术精英,旷视整个团队都是,这么强的团队让我想到了早期的苹果和Google。

旷视科技主打深度算法Brain++学习框架,被认为是是全球为数不多拥有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的公司之一,旷视的Brain++可和谷歌的TensorFlow、脸书的PyTorch相提并论。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权威的国际竞赛COCO中,旷视在过去两年连续获得多个项目的世界冠军。2017年和2019年,旷视均被列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所发布的「50大最聪明公司」排行榜。

旷视的三位创始人印奇、唐文斌和杨沐三位创始人均毕业于由图灵奖得主兼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和理论家姚期智院士创立的清华大学 “姚班” ,三人毕业后就合作创立了旷视公司。印奇在 2019 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 “全球青年领袖” 之一,唐文斌是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杨沐是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


另外,旷视首席科学家孙剑博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研究院前首席研究员,2010 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人” 之一。 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旷视的研发人员共 1432 人,约 95.3% 具备学士或以上学位,其中约 37.7% 具备硕士或以上学位,包括计算机科学家、研究员及其他技术人才,遍布北京、成都、南京、上海及西雅图等城市。

AI独角兽上市潮来了

如今随着旷视科技招股书的提交,终于有一家AI独角兽率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有望成为AI第一股。显然,对于AI企业来说,尤其是计算机视觉四小龙(商汤科技、依图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如果谁能先于对手完成上市,一定会在行业内确立更高的行业知名度掌握足够的市场话语权。

所以,关于上市之争,谁能拿下人工智能领域第一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除了以上提到的几家,其他AI独角兽对于上市仍然很安静。商汤科技被称为“融资机器”,最近一次披露的估值已达45亿美元,是全球估值最高的AI独角兽。早在2017年11月,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计划最早在2018年进行IPO,但是到现在商汤科技都没有任何动作。

估值高,同时又盈利能力不足,一旦登陆资本市场是否会出现倒挂的情况难以保证,这可能也是一部分AI独角兽选择观望的一个重要原因。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尽管人工智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风口,但这并不意味着收入的爆发,主要因为眼下的技术还不能达到行业应用的水平,技术整体还有待优化。

但随着AI技术在各个商业场景逐渐落地,应用逐渐成熟,AI企业的盈利问题终将得到解决,已经有AI企业宣布营收由负转正。

无论怎样,AI独角兽已经开始朝着IPO跃跃欲试。可以预见,一场AI上市潮将到来。